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有人说,那个年代的人们,思想单纯觉悟高。60年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还有知青山上下乡,生产队里趣事多,结婚标配“三转一响”等,这些都让人刻骨铭心。
也有人说,60年代生活太艰苦了,物资凭票限量供应,吃饭去大食堂,穿“的确良”让很多人羡慕。还有很多不愿提起的往事。60年代并不值得怀念,只适合不断超越。
笔者搜集到一些60年代老照片,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线年代的人感触最深。通过这些老照片,你也会对60年代有新的认识和感受。再次向拍摄这些珍贵老照片的艺术家们致敬!
很少,大部分人出行都是骑自行车。在北京正阳门前,整齐存放着数不清的自行车,还有专人看车。不过在乡下农村,一个村子里顶多有一两辆自行车。
大草原。那时候的民兵,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那时的,不是外在的华丽,而是内心的光芒。
60年代的人们,用他们的坚韧和乐观,证明了生活的真谛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精神的富足。
。他是大庆石油工人,工作处处从国家利益着想,曾用自己的身体制伏井喷,被称为“铁人”。60年代,是英雄出的年代,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
。火车很慢,去一个地方要坐很长时间。现在,人们出行坐高铁,比这个快得太多。
农具加工厂里,男子正推着一辆“施肥车”,给大家演示它的性能。在院子里,还有几台其他种类的农机具。有了这些新机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
。沿街店铺门口,悬挂着各种广告牌子。一名小贩挑着扁担从街上走过。如今的中环,是香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一个外国考察团来到中国北方一个村子参观,一些当地人站在路边看热闹,都想看看外国人长啥样。当时的人们,穿着蓝色的
。衣服大多数都是自己制作的,布料需要凭票兑换。村里的房子有瓦房也有草房,太有年代感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60年代的澳门一条狭窄的小街上,沿街店铺都在开门营业,广告牌子琳琅满目,穿
杭州有个虎跑泉,非常有名。照片中这两名男子,正抬着一只木桶,桶上写着“虎跑”二字。应该是虎跑泉寺附近的工人,两人长得很像,可能是兄弟俩。
北大荒,件还是相当艰苦的。一群知青正在建造一栋房屋,北大荒土地肥沃,知青们在这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生活条件虽艰苦,但他们的精神状态却很昂扬
60年代,在一所学校的操场上,几个孩子正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他们手里拿着玩具向放在椅子上的头像“开火”。椅子上那个头像,鼻子很长,像是个外国人。
街角一家商店门前景象。门头上写着一个大字“公私合营瑞丰南货”。这张照片,是一个外国摄影师透过酒店的窗户拍摄的。这栋带有骑楼的建筑,现在应该还在。
在过去,人们认为家里孩子多就是人丁兴旺。照片中这名男子坐在床榻上,身边站着他的三个孩子。从他脸上的笑容看,他对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很满意。
,江景风貌独特。码头边停着不少货船,几名妇女蹲在岸边洗衣服。远处,南京城里民居建筑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尽头。
桥。火车站上,乘客们带着大包小包匆忙赶火车。回顾60年代,让人感慨万千。那个时代的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展现出了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有人说60年代,是一段波澜壮阔又充满烟火气的时光。虽然那个年代物质条件不丰富,60年代的人们,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奋斗的意义。人们怀念的不是60年代,而是他们逝去的青春。从他们身上,我们懂得了要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