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网站:时尚摄影课件ppt
◆我喜欢粗俗。我对坏品位有浓厚的兴趣——它比那种假想中的好品位令人激动得多,后者不过是人们看待事物的一种标准化了的方式而已。
生于197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95年-1998年华侨大学任教,1998年-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合办之摄影硕士班(获视觉艺术硕士学位),出版《感性摄影—冯海摄影作品集》。曾获1999-2000年度、获2000-2001年度“中国最佳时装摄影师”称号。
多次为“IBM”、“MOTOROLA”、“NOKIA”、“佳能”拍摄平面广告,多次为“伦敦雾”、“逸飞”、“法涵诗”、“太和”、“圣·三利”、M.TSUBOMI”、“木真了”等国内外品牌拍摄形象。作品常刊于《ELLE》、《COSMOPOLITAN》、《BAZAAR》、《时尚》、《时装》、《中国摄影家》、《Esquire》、《VOGUE》、《WESTEAST》、《现代服装》等杂志。作为国内最知名的时装摄影师,他拍的片子可以见证这几年时装在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集合成册就是一本现成的中国时装5年发展简史。
时尚摄影师,1978年生,绍兴人,毕业于中国美院国画专业。他来自上海,又一个非科班出生的年轻摄影师,他用自己的独特的现代中国风格影像征服了饥渴的眼球。读他的作品,像是偶尔撞到的一幕电影,被其中某个情节不经意的电击,时间缓缓流淌,图像的张力延展出无数幻想的空间,在观者的心中刻下深深浅浅的印记。这就是一个造梦者的魔力吧。
他的作品,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个系列的作品都是在讲述一个故事,纯粹的中国的故事,独特的风格,并且能够把人物、服装、环境很好的融入到一起,并且很好的为故事的主题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女,北京人,新锐时尚摄影师,涉及领域包括设计、绘画、音乐、建筑等。在中央美院附中读书四年,在中央戏剧学院的舞美系学习一年,随后到中央美院摄影系学习四年。她的作品曾多次刊登于法国《PREFERENCE》、纽约《UNLIMITED》、英国《NYLON》、《SPORT&STREET》以及国内《青年视觉》、《VOUGE》、《ELLE》、《BAZAR》等杂志,2003年、2004、2006年曾为青年视觉《VISION》封面摄影。
美国达达与超现实艺术大师曼·雷(ManRay,1890-1976)涉足时尚摄影算得上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一个典型案例。
曼·雷在1921年追随好友兼达达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脚步离开纽约来到巴黎。在展开一系列令人目眩神迷的激进艺术实验的同时,为现实生活所迫,他还以摄影来尝试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当时的巴黎是世界艺术中心,云集了世界各国优秀的艺术家、作家,曼·雷与他们关系密切,为他们拍摄肖像照片,如画家毕加索、米罗,雕塑家布朗库西,诗人布勒东、查拉,作家斯坦因、海明威、柯科多等,拍摄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肖像照片。而他那富于创造性的肖像照片也果然赢得了巴黎艺术界的一致好评,上门请曼·雷拍摄肖像照片的人络绎不绝。
赫尔穆特·牛顿(HelmutNewton,1920-2004),世界上最杰出的时尚摄影大师之一,在欧美时尚界、文化界活跃了半个世纪之多,作家巴拉德把他看作是世界上最为伟大的视觉艺术家。
1940年,他因逃避纳粹统治而离开德国,最后辗转来到澳大利亚定居。但远离西方文化中心的澳大利亚似乎不能满足他的事业野心,于是牛顿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与同为摄影家的妻子来到欧洲闯天下。从1961年起的25年里,牛顿开始成为法国版《Vogue》杂志的专用摄影师,并且同时受邀成为《Marie-Claire》、《Elle》、《JardindesModes》、《Linealtaliana》、《Queen》、《Nova》等诸多时尚圈顶尖杂志的摄影师。牛顿拍过的名人包括毕加索、皮尔·卡丹,还有名模纳奥米·坎贝尔、让·玛莉安·宾、克劳迪娅·希弗等等。他的摄影创作已经成为西方视觉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他的作品历来是后起的摄影师一再模仿的对象,也成为后来时装设计师的灵感源泉。
法国著名时尚摄影大师盖·伯丁(GuyBourdin,1928—1991)被认为是20世纪视觉文化领域最大胆、最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之一。上世纪70年代,他同赫尔穆特·牛顿一起创造了世界上最具争议性、挑战性和最诱人的时尚摄影作品。盖·伯丁为法国《Vogue》杂志所做的时尚摄影具有神秘性、催眠性、超现实主义,揭露了人类自然的需求,用非常罕见的形式展现时尚的内涵,从而征服我们。他的画面细心地描述了对人性的幻想,对不可获得事物的追求,对危险的暗示,高度的敏感性使他的时尚摄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在艺术上,盖·伯丁表现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新颖视角;他技艺精湛、充满神奇魔力的影像作品激起了世界顶级杂志的兴趣。为了达到吸引读者再购置一双鞋子或一件衣服的目的,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配以含蓄叙述的图像,使之能够渗入观赏者存在于意识和潜意识中的欲望中去。
说到著名的时装摄影家美国人欧文·佩恩(LrvingPenn)相信无人不知,26岁时他被《时尚》杂志聘为专职摄影师。这位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的摄影作品著称的摄影家,以冷峻、明快和非常现代的形象,一扫当时(20世纪50年代)时装摄影中的陈规俗套,为时装摄影开创了风格清新、个性鲜明的新潮流,确立了女性美在战后时装摄影中的新观念。
在美国摄影界,佩恩自始至终贯彻着他在摄影上精雕细刻、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他拍摄的照片细腻入微,严格的布局、丰富的影调,始终体现在他的照片中。他在选择胶片上,特别偏爱黑白,他认为黑白片在各方面都优于彩色片。每当想到他的那些不朽的作品时,脑海里立刻涌现出的形象全都是黑白的。
时尚和流行意味着不断变化,时刻翻新。因此,时尚摄影也必须关注各种变化,追随各种新动向,反映各种新变化。这就要求拍摄者必须有开放、包容和接纳的心态,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的兴趣和持续的好奇心以及敏感性,一个心态和观念保守的人是无法成为成功的时尚摄影家的
服装是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也就成了最能体现时尚特点的载体。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不同品位和格调追求的人们也通过服装的个性化来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服装是商家的利润,也是一面映射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的镜子,当服装加上时尚时,服装就变成了时装。时装摄影可能用于服装品牌推广和建立品牌形象,也可能用于直接的商业宣传,多以平面媒体为呈现的载体。
时装是工业,是商业,也是艺术,时装摄影可以说是社会、商业和文化的视觉文本。当代西方时装摄影充分借鉴了纪实摄影、后现代摄影和绘画等诸多语言,紧紧抓住人性、道德、性别、流行等大众文化的关键词,施展浑身解数以求打动目标消费者。
·模特的国籍、肤色:这是选择时装模特的第一步,模特是亚洲人、欧洲人还是美洲人,不同的地域反映着时装不同的代表风格和消费的对象。
·模特的身形比例、体型:不同的行业对模特的要求也不一样(袜业需要模特修长的腿部,内衣则需要协调的三围比例,洗发香波需要柔顺的头发,护手霜需要纤细并有骨感美的双手等等)。
·模特的脸形、发型和气质:这主要和品牌的个性有关联(品牌个性是典雅也好,是活泼也好,是性感也好,是时尚也好,都要对号入座来选择脸形气质)。
·模特的肢体语言能力:观察他们的头部、手部的倾斜度。因为是平面拍摄,所以模特只能用肢体语言来为品牌说话。
·模特的新鲜度:正如前文所说,现在是同质化的时代,所以我们最好选择一些新鲜面孔的模特,为品牌的识别增添一个有效的视觉符号。
·选择一组模特儿时,要考虑到这些模特儿之间是否有关联、是否可以产生互动的可能性。